關鍵詞:錯位交叉口、一機兩崗
在128期黑板報君介紹過一個短距離交叉控制案例(戳這里回顧),不過里面有個圖不小心弄錯了,細心的讀者們把我們的交通攻城獅都快逼問到墻角去了,作為補償,本期再為大家奉上另一個錯位交叉口精細控制的案例。
路口現狀
基礎信息
康王路-清揚路-霸王路三路交匯形成2個相鄰的T型交叉口,康王路東西走向為主要車流方向,清揚路與霸王路之間的距離僅有90米左右,是一個典型的近距離錯位交叉口。交叉口的車道及信號燈組設置如下圖所示。
圖1 ?路口基礎信息圖
現行控制方案
康王路-清揚路-霸王路路口采用一臺信號機控制2個T字型路口,全天劃分了2個時段,各時段的配時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1 路口配時方案表
現行相位方案如下(注:控制方案中的ABCD機動車相位都放行7號燈組「右轉」,為了使圖簡潔,略去)。
?圖2 ?路口現行控制方案相位圖
存在問題
經實地的調研觀察,該交叉口車輛運行效率較低,早晚高峰比較擁堵,各進口均存在二次排隊現象,行人闖紅燈現象普遍。仔細分析,該路口的交通信號控制存在以下問題:
(1) 控制時段劃分不合理,控制方案與車流特性不符,信號周期過大(白天200秒),導致路口車流全天都處于飽和狀態(tài);
(2) 高峰時段各進口道車流量都較大,東進口直行車流與北進口右轉車流匯入西出口(C、D相位),而西出口消散能力不足,容易引發(fā)擁堵;
(3) 南北向左轉車輛進入路口中段待行時(B相位),排隊超過中段區(qū)域長度,再放行東西向直行(C、D相位)時會產生較嚴重的沖突,降低路口的通行效率;
(4) 行人等待時間過長(白天168秒),行人闖紅燈現象嚴重,行人專用相位實用性不強。
優(yōu)化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采取以下優(yōu)化措施:
通過現場流量調研,根據交通流量時間變化特性劃分為5個時段,不同時段運行不同配時的方案,優(yōu)化后的路口時段劃分及控制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2 優(yōu)化后的路口配時方案表
調整路口信號燈組接線,為控制相位改動作準備,調整后的燈組設置及編號示意圖如下所示。
圖3 康王路-清揚路-霸王路優(yōu)化后的基礎信息圖
相應地,相位設計圖如下所示(配時信息見表2)。
圖4 優(yōu)化后的控制方案相位圖
優(yōu)化后的控制方案將行人專用相位取消,行人與機動車同時放行,大大壓縮信號周期(最高150秒);
利用小相位B的放行將東西進口的車輛與交叉口中部等待區(qū)中的車輛銜接上,充分利用道路中段空間;
C、D相位利用重復放行的技巧,優(yōu)先東西方向車流,保障主干道的暢通,同時利用時間差緩解了東進口直行與北進口左轉的合流沖突;
E、F相位重點照顧南北進口左轉車的通行需求,與東西方向直行車不再產生沖突,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效果評價
路口優(yōu)化方案下發(fā)后,選取平均排隊長度、二次排隊等評價指標對路口運行情況進行對比評價。
表3 平峰時段各進口平均排隊長度優(yōu)化前后對比表(單位:pcu)
表4 高峰時段各進口平均排隊長度優(yōu)化前后對比表(單位:pcu)
由上表可知,平峰及高峰時段,各進口道車輛平均排隊明顯縮短,東西進口的排隊長度的優(yōu)化率高達69.6%,南北進口的排隊長度的優(yōu)化率高達55.4%,各個進口基本已無二次或多次排隊現象,路口的整體運行情況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近距離錯位交叉口信號控制的需要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控制的重點是保證錯位的中段道路不堵塞,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個方向的車流,不沖突、不滯留,交通才會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