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期 樂山丨明確各方路權,保障通行安全

優(yōu)控黑板報

專家導讀

點評專家:王秋洪

案例來源:樂山項目

關鍵詞:路權、交通設施、夜間行車安全、事故率

該案例主要通過對下穿隧道前的標志標線、交通設施等進行調(diào)整優(yōu)化,明確非機動車在道路參與者中的路權,并降低了路段的機非沖突,提升路口的交通安全水平。案例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升了非機動車的路權,讓非機動車有“路”可走,也讓整個路口的交通參與者知道怎么走。

路口概況

鳳凰路北段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岷江三橋西側,該路段在岷江三橋西側為下穿通行道路,在岷江三橋交匯處由雙向8車道變?yōu)殡p向4車道下穿直行,4車道連接橋梁通行,道路路幅較寬。周邊分布多個大型生活社區(qū)和學校,居民有巨大的出行需求。

圖1 高空分布圖

存在問題

1.機動車漸變段過短,變道安全距離不足

原下穿隧道在入口處用護欄分隔車道,由雙向4車道變?yōu)殡p向2機動車道+雙向2非機動車道,漸變段不足20米,變道視野較差,路段交織點多,機動車易駛錯進入非機動車道。

圖2 改造前

2.非機動車道不連續(xù),機非混行路段長

下穿隧道在設計之初未規(guī)劃非機動車道,僅用護欄占用機動車道分隔出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不連續(xù),進入隧道前需跨越3條機動車道,機非混行路段長,存在多個交通沖突點;而周邊分布著多個大型生活社區(qū)和學校,經(jīng)下穿隧道的非機動車數(shù)量眾多,有較大安全隱患。

圖3 改造前

3.照明密度較低,存在視線盲區(qū),缺少反光設施

該路段路幅較寬,照明密度較低,夜間通行視距不足,存在對向來車燈光盲區(qū);且缺少反光設施,不能看清標識標牌,易駛錯道路;而變道提示標牌和護欄常因事故損壞,缺少指引,車輛不能及時變道駛入正確車道,行駛風險增大。

圖4 改造前

優(yōu)化思路

在下穿隧道入口前施劃機動車道變道導流線,延長漸變段,保證變道的安全視距,緩解路段沖突;

在下穿隧道施劃非機動車道,明確下穿隧道中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駛路權,并延長非機動車道護欄,分離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減少機非混行距離,保護非機動車安全;

地面增設反光設施,避免夜間因照明條件不佳,看不清標識標牌駛錯道路而發(fā)生事故。

優(yōu)化方案

1. 增繪機動車變道導流線,使其在進入隧道前匯入機動車道

以下穿隧道南進口為例,在距離下穿隧道入口約100米處,增繪約43米長的機動車變道行駛導流線,延長機動車變道距離,使其有充分的安全距離在進入隧道前駛入機動車道,減少了機動車在該路段行駛時的交通沖突點。

圖5 改造方案示意圖

2. 設置下穿非機動車道,明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駛路權,縮短機非混行距離

設置下穿非機動車道并延長至距離下穿隧道入口約100米處,增繪非機動車道導流線,延長非機動車道隔離護欄,使其提前進入下穿非機動車道,縮短機非混行距離,隔離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減少車流沖突點,保障非機動車的行駛安全。

圖6 改造方案示意圖

3. 增設反光設施,保障夜間行駛安全

在導流線上增設反光道釘,避免車輛因道路照明情況不佳不能辨認標識標牌而駛錯車道,降低因此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圖7 改造方案示意圖

優(yōu)化效果

通過增繪機動車變道導流線、設置非機動車道、增設反光設施后,路段的交通安全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根據(jù)交警事故部門反饋的信息,該路段改造完成后交通事故發(fā)生的頻率降低;此前護欄標牌平均一周撞壞1到2次,2021年4月22日改造完成后,未發(fā)生一起護欄標牌損壞事故。

圖8 改造前示意圖
圖8 改造前示意圖
圖9 改造后示意圖
圖9 改造后示意圖

案例小結

路權即交通參與者的權利,是交通參與者根據(jù)交通法規(guī)的規(guī)定,一定空間和時間內(nèi)在道路上進行道路交通活動的權利。非機動車是許多市民的出行代步的工具,但部分非機動車駕駛人不遵法行駛,為圖便利不按車道行駛,機非混行是交通事故的重要誘因之一,存在安全隱患。

本案例中,鳳凰路北段-岷江三橋西下穿隧道通過增繪機動車變道導流線、設置非機動車道、增設反光設施三點措施,明確了此路段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駛路權,分隔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駛車道,減少了交通沖突點,保障了市民的通行安全。改造完成后(2021年4月22日)至今,該路段未發(fā)生一起護欄標牌損壞事故,得到了市民與交警部門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