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期 自貢丨綜合施策解民憂 “二次過街”化難題

優(yōu)控黑板報

專家導讀

點評專家羅林峰

點評專家:羅林峰

案例來源:自貢項目

關鍵詞:主干道、路段改交叉口、消除人車沖突、二次過街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犧牲部分群眾的出行需求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與整體暢通現(xiàn)象十分常見。本案例通過路口渠化改造與“二次過街”信號控制的措施,既縮小了信號周期,減少了行人和機動車的等待時間,保障了主干路交通安全與暢通,又解決了周邊群眾所盼所憂的出行問題。

某小區(qū)門前路段日均人流量5000人/天,日均車流量28000輛/天,如何在62米路寬的道路上兼顧車輛通行效率和行人通行安全呢?

背景概況

東鹽都大道起于東興寺大橋,止于蓉遵高速公路姚壩出口,是G4215蓉遵高速與自貢城區(qū)的主要連接線,沿線采用匝道管理的右進右出交通組織方式。

本次改造路段是和平花苑小區(qū)路段,該路段北側的和平花苑小區(qū)住戶多為原鴻鶴化工廠職工,老齡化程度較高,日常生活及活動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南側鴻鶴壩片區(qū),行人過街需經(jīng)東側地下通道,步行距離約460米,老年人出行較困難。

另外,車輛進入小區(qū)需行駛至和平大街環(huán)島后再通過北側輔道,行駛距離約3.65公里,部分駕駛人出現(xiàn)違規(guī)行駛現(xiàn)象,影響該路段正常交通秩序,加大了事故發(fā)生風險。

圖1 路段改造前相關區(qū)域示意圖
圖1 路段改造前相關區(qū)域示意圖
圖2 行人橫穿的路徑
圖2 行人橫穿的路徑
圖3 車輛違法逆行進入小區(qū)的路徑
圖3 車輛違法逆行進入小區(qū)的路徑

存在問題

由于東鹽都大道初期規(guī)劃為城市快速路,設計施工均按照城市快速路的標準,設計速度為80km/h,不符合設計路面人行橫道要求。因此該路段未設置路面行人過街設施,也未設計行人過街時的安全行車視距,出現(xiàn)人車沖突及安全隱患,已發(fā)生多起因人車沖突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1.車輛繞行距離長

由于繞行距離超過了駕駛人可接受范圍,部分駕駛人冒險選擇短距離變更4條車道后逆向行駛。

圖4 車輛逆行現(xiàn)象
圖4 車輛逆行現(xiàn)象

2.老人過街困難

周邊居民老齡化較為嚴重,地下過街通道未設置無障礙設施或電梯,行人通行的便捷性差,導致行人橫穿道路現(xiàn)象普遍。

圖5 行人地下通道落差大、老年人通過困難
圖5 行人地下通道落差大、老年人通過困難

3.行人橫穿道路導致事故

行人橫穿道路,過往車輛因避讓行人發(fā)生碰撞事故。

圖6 行人橫穿馬路
圖6 行人橫穿馬路
圖7 避讓行人造成事故
圖7 避讓行人造成事故

改造方案

  • 改造為T型交叉口

拆除中央綠化帶,將該路段改造為T型交叉口,利用信號燈控制各類型交通,從時間和空間上進行人車分離,消除人車沖突,避免行人、車輛進出小區(qū)長距離繞行,方便居民出行。

改造前車輛進入小區(qū)需繞行3.65km,行人過街需繞行460m,改造后車輛進出均無需繞行,行人過街充分照顧老人的體力,步行總距離由460米縮短至135米。

圖8 改造方案
圖8 改造方案
圖9 改造后實景
圖9 改造后實景
  • 調整信號控制方案

該路段道路路寬62米,行人過街相位時間至少需要62秒,但老年人存在步速慢、體力差等情況,62秒的行人過街時間無法保障行人安全過街。同時會造成左轉車出現(xiàn)40秒左右的空放現(xiàn)象,嚴重影響路口整體服務水平,早晚高峰期間或會出現(xiàn)長時間的交通擁堵。

自貢交警與交通工程師充分考慮上述情況,在對行人一次過街和二次過街的配時方案進行深入研判后,選擇通過設置行人二次過街信號優(yōu)化方案來緩解現(xiàn)狀。

常規(guī)行人一次過街信號配時方案

圖10 行人一次過街信號配時方案
圖10 行人一次過街信號配時方案

【第一個相位】主干道車輛直行,行人過街隨機動車直行,支路路幅只有13米,因總周期長,車輛排隊長度大大增加。為保證主干道車輛的通行需求,直行綠燈配置57秒,這時行人過街時間是足夠的。

【第二個相位】主干道車輛左轉到支路,視頻左邊的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通行,需要配時62秒。但進入支路的車流量比較少,并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此時會出現(xiàn)空放,造成綠燈時間浪費。

【第三個相位】支路車輛左轉進入主干道,此時西邊的行人可以通行,一次通過需要至少62秒的綠燈時間。

行人二次過街信號配時方案

圖11 二次過街信號配時方案

【第一個相位】行人和車輛都沿東西向直行,因總周期縮短,主路東西向直行車輛排隊長度縮短,積壓車輛變少,此時僅需保證40秒的放行時間就能滿足通行需求。

【第二個相位】主干道車輛左轉時,兩側行人都進入二次過街安全島,減去安全島的寬度,僅需要28秒的行人時間。

【第三個相位】支路車輛左轉時,行人從安全島完成橫過道路,同樣僅需28秒的行人時間。

通過二次過街,充分利用相位配時空隙時間,從常規(guī)配時周期190秒下降到105秒,不僅保證了行人橫過道路時間,還有效降低了主干道車輛等待時間,減少了行人和駕駛人的等待時長,降低了闖紅燈的風險。

圖12 方案優(yōu)化對比圖
圖12 方案優(yōu)化對比圖

優(yōu)化效果

改造后,該路段未發(fā)生一次道路交通事故,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道路交通安全態(tài)勢持續(xù)平穩(wěn)。

案例總結

本案例通過將路段改造為交叉口,利用信號燈控制各類型交通流,在確保安全原則的基礎上,保障該小區(qū)住戶的出行權益,為他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消除了車輛逆行的違法行為,降低了行人橫穿馬路的風險。

在進行二次過街交通設計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1.行人二次過街配時方式一般設置在人行橫道較長,行人一次性通過有困難的道路。

2.中心島需考慮行人通行量并匹配相應的面積,中心島最窄不低于1.5m。

3.中心島需要安裝分控式人行橫道燈,對兩側的行人分別進行控制。

4.路幅寬,老人、幼童過街需求大的路口,不僅要考慮國標規(guī)定,還要考慮在國標規(guī)定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行人相位時間,確保行人過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