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干路上的瓶頸交叉口交通流達到飽和狀態(tài)的前提下,如果車輛排隊長度大于交叉口間距,就有必要設置紅波帶以緩解瓶頸路口的交通壓力。例如晚高峰時段,如果大量下班車流從工業(yè)區(qū)涌入居民區(qū)(一般是老城區(qū)),可在回居民區(qū)的主干道上做半小時左右的“紅波帶”,減緩車流涌入居民區(qū)的速度,緩解居民區(qū)的擁堵情況。
紅波帶控制策略的基本思路是以瓶頸交叉口為終點,建立上游流向的信號紅波帶,使得上游到達的車輛在每個交叉口連續(xù)停車,增加上游車輛到達瓶頸交叉口的行程時間,從而有效的把大部分流向瓶頸交叉口的流量均分地截流在上游各個交叉口,從而減輕瓶頸交叉口的交通壓力。
紅波帶
紅波帶設置需要考慮:
1、策略實施的范圍。與瓶頸交叉口關鍵方向相鄰的交叉口直接劃為紅波帶控制交叉口,之后計算相鄰交叉口的關聯(lián)度,關聯(lián)度大則將上游交叉口作為控制交叉口,否則結束控制交叉口的選取。一般情況下,控制交叉口的數量不大于5。
2、啟動時間的確定。為了排除交通流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以及滿足相位差調整實施要求,使用投票法確定紅波帶啟動時機,即若5次中有4次瓶頸交叉口達到飽和流量的同時排隊長度超過路口間距,則對該交叉口上游關鍵路徑上的交叉口啟用紅波帶控制策略。
3、交通信號控制方案??刂平徊婵趹3忠恢碌男盘栔芷凇Q剀囕v行駛方向任意相鄰路口的協(xié)調相伴起始時刻的最小時間差,稱為相對相位差。根據路口間距和車速等條件,利用相鄰交叉口的相對相位差來實現紅波協(xié)調控制。
實用小建議:
1、在實施過程中與交通誘導配合使用,利用交通運行狀態(tài)信息來分流。
2、采用綠波或協(xié)調方案對瓶頸下游交叉口的卸載能力進行挖掘,可以縮短紅波帶協(xié)調控制時段長度,緩解上游其他交叉口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