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期 案例|只需一招,讓過街的行人大喊“666”

優(yōu)控黑板報

關鍵詞:微調相序、二次過街

目前越來越多比較長的行人斑馬線都設置了中間安全島,讓行人在路口中間有了立足之地,形成行人二次過街,但黑板報君對行人進行采訪發(fā)現,大家對二次過街設計并不是非常滿意。

甲先生說:二次過街設計后,既不用跟信號燈搶時間,自身安全系數也提高了,可不好的是經常要在路口中間等很久,飽受日曬雨淋,且一直吸車尾氣,還不如讓我一次跑過去呢。

 

甲先生

 

二次行人過街提高了行人過街安全性難道真的不能兼顧舒適度嗎?黑板報君帶著這個問題請教了振業(yè)優(yōu)控的交通攻城獅,交通攻城獅應用了一招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跟黑板報君一起來瞧瞧吧

路口概況

旅游大道-景點大道位于某市著名景區(qū)附近,且鄰近地鐵站,故交叉口過街行人流量較大;

由于東西進口為主干道,進口道較寬,長度約50m,現已設計為行人二次過街。

圖1 旅游大道-景點大道交叉口基礎信息圖
圖1 旅游大道-景點大道交叉口基礎信息圖

優(yōu)化前行人過街情況

下圖為該交叉口優(yōu)化前信號控制放行方案,本次主要從行人角度信控方案進行研究。

圖2 優(yōu)化前信號控制放行方案圖2 優(yōu)化前信號控制放行方案

 

假設開始時行人都集聚在道路兩側,A相位為開始相位。

西進口行人:

北往南行人在A相位開始過街,由于B、C、D相位均放行南半段行人過街綠燈(11號燈組),故北往南行人能一次過街,過街舒適度較高;

南往北行人在B相位開始行走,南半段行人過街長度為25m,由于B相位放行時間為25s,以行人過街速度1m/s計算,行人走到中間渠化島時B相位剛好結束,而北段行人下次綠燈相位為A相位,故南往北行人需在中間渠化等待90s才能完成過街,過街舒適度較低。

圖3 優(yōu)化前西進口二次行人過街示意圖圖3 優(yōu)化前西進口二次行人過街示意圖

東進口行人:

北往南行人在A相位開始過街,A相位結束時行人正到達中間渠化島,南段行人(7號燈組)綠燈在C相位,故北往南需在中間渠化等待25s完成過街,過街舒適度一般;

南往北行人在C相位開始行走,南半段行人過街長度為25m,由于C相位放行時間為25s,以行人過街速度1m/s計算,行人走到中間渠化島時C相位剛好結束,而北段行人下次綠燈相位為A相位,故南往北行人需在中間渠化等待65s才能完成過街,過街舒適度較低。

圖4 優(yōu)化前東進口二次行人過街示意圖圖4 優(yōu)化前東進口二次行人過街示意圖

優(yōu)化思路

造成行人二次過街需在中間渠化島等待時間過長主要原因為:在相序設計時未考慮行人過街連續(xù)性,所以針對該交叉口行人過街問題調整思路主要從過街連續(xù)性方向考慮。

西進口行人:

為提高北往南行人過街舒適度,在北段行人(15號燈組)放行下一個相位應放行南段行人(11號燈組);

為提高南往北行人過街舒適度,在南段行人(11號燈組)放行下一個相位應放行北段行人(15號燈組)。

東進口行人:

為提高北往南行人過街舒適度,在北段行人(3號燈組)放行下一個相位應放行南段行人(7號燈組);

為提高南往北行人過街舒適度,在南段行人(7號燈組)放行下一個相位應放行北段行人(3號燈組)。

綜合上述思路,只需把原B、C相位對調,就能達到這種效果,且原B、C相位分別為南、北進口單放,相序調整不會對機動車通行造成太大影響。

圖5 優(yōu)化思路信號控制放行方案圖5 優(yōu)化思路信號控制放行方案

優(yōu)化效果

假設開始時行人都集聚在道路兩側,A相位為開始相位,東西進口南往北及北往南大部分行人均可以一次通過路口,行人過街舒適度較高。

案例小結

行人是交通參與者中重要的一員,在考慮如何提高路口機動車通行效率和行車舒適度的同時也應重視行人過街的體驗舒適感,很多時候從行人角度出發(fā)去考慮相序設計,在保證機動車正常通行的情況下也可以提高行人過街舒適感;

當然,相序并不是隨意可以調整,在考慮行人過街同時也需綜合考慮機動車通行情況,因為相序調整會影響機動車尾車清空、協(xié)調控制效果及機動車綠燈連續(xù)性等,所以在方案設計的時候應綜合考慮,尋找機動車與行人通行的平衡點,盡可能滿足各交通參與者需求。